[耀正文化]2025届名校名师测评卷(二)2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4届全国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。
1、2023-2024全国高考名校名师预测卷二
2、2023-2024学年名校名师高考模拟
3、2023-2024名校名师检测提升卷
4、2024名校名师模拟卷答案高三语文
5、2023-2024名校名师试卷答案
6、名校2023-2024学年下期第一次联考高二语文
7、2023-2024学年名校名师高考模拟仿真卷二
8、2024名师卷
9、2023-2024名校名师名卷答案语文
10、名校名师大考卷2024
2语文答案)
23.【审题指导】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,分别为材料、引导语和写作要求。写作核心概念为“根”。材料第一段以现代文阅读《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》作为引子,引出话题。材料第二段可分为两层,省略号前为第一层,主要是对“根”的含义进行阐释,这里可以引发诸多联想和思考。可由草木之“根”进行联想,写人生之“根”、民族之“根”、国家之“根”、文化之“根”等。可由“根”为草木之本,事物之基,“根壮”才有“叶茂”之盛,“根深”才有“蒂固”之势思考,写人生要学会厚植其根,努力扎根向下,打牢根基,才能为未来赋能,于青年而言,要学会做一个扎根向下的“根系青年”;可由“根”为事物的本源,“追根溯源”,寻根问土,不忘来处思考,人生路上,无论飞得多高多远,都要铭记自己的“根”在哪里,不忘初心,学会感恩等。材料第二段省略号后为第二层。此句进一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,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中写“根”的经典语句,以此更好地理解“根”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义,以此展开写作。譬如教材里《谏太宗十思疏》中有“臣闻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”,曹植的《七步诗》中有“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,郑板桥《竹石》中有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”等等。生活中常见的经典语句也有很多,如韩愈的“根之茂者其实遂,膏之沃者其光晔”,俗语“树高万丈不忘根,人若辉煌莫忘本”“除草不除根,春风吹又生”等等。本次写作可以选择一个方面写,也可以综合写。注意引导语中“新时代青年学子”的要求,写作时注意身份意识,要体现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学养和气度。【参考译文】材料一:汉高帝五年,天下已经统一,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,叔孙通负责拟定仪式礼节。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,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。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,醉了有人狂呼乱叫,甚至拔剑砍削朝中立柱,高帝为这事感到十分担忧。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厌烦这类事,就劝说道:“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,可是能够帮您守护基业。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众儒生,跟我的弟子们一起制定朝廷仪礼。”高帝说:“恐怕会(像过去那样)烦琐难行吧?”叔孙通说:“礼仪,就是按照当时的世事人情给人们制定出节制或修饰的法度。我希望略微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。”皇帝说:“你可以试着做这件事,但要让它容易通晓,考虑我能够做到的来制定。”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。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,说:“您所侍奉的将近有十位君主,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来取得亲近和显贵的。如今天下刚刚平定,死去的还来不及埋葬,伤残的还欲动不能,又要制定礼乐法规。从礼乐兴办的根由看,只有积累功德百年以后,才能时兴起来。我们不愿意做您所做的事。”叔孙通笑着说:“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,一,点也不懂时势的变化。”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,他们和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,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,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。演习了一个多月,叔孙通说:“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。”皇帝视察后,让他们向自己行礼,然后说:“我能做到这些。”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,这时正逢是十月岁首。汉高帝七年(前200),长乐宫已经建成,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十月的岁首大典。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,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。大典之后,高帝非常得意地说:“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。”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,赏赐黄金五百斤。太史公说:有道是“价值千金的皮裘衣,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;楼台亭榭的椽子,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;夏、商、周三代的业绩,也不是一个贤士的才智”。确实如此呀!高祖从低微的平民起事,平定了天下,谋划大计用兵作战,可以说极尽能事了。叔孙通善于顺应时势,估量世事,制定礼仪法规或取或舍,能够跟随时势变化,最终成为汉代儒家宗师。“最正直的好似弯曲的,道路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”,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?材料二:臣司马光曰:礼仪的作用太重要了!难道仅仅只是把它用在宴会仪式之上、门户庭院之间维持秩序使之不乱的吗?!就高祖刘邦的明智通达来说,他可以聆听陆贾的进言而称赞其好,目睹叔孙通所制定的礼仪而表示慨叹;但是他之所以不能与夏、商、周三代圣明君王并列,就是错在他不肯学习啊。那个时候,如果他能得到大儒来辅佐他,与大儒一道用礼制来治理天下,他的功勋业绩又怎么会在这一步便止住了呢!可惜啊,叔孙通的器度太小了!他只不过是窃取礼制中糠批般微末无用的东西,借以依附时世、迎合风俗、求取宠幸罢了,于是使先代君王所建立的礼制沦没而不振兴,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,难道不令人沉痛之极吗!(作为)大儒,怎么会破坏原有的规矩、准绳去追求一时功名呢!
本文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