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名校大联考·2024~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(月考)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4届全国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。
1、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-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
2、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
3、2024全国名校联考卷
4、全国名校联考2024第二次
5、2023-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第二次联考
6、名校大联考2023-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
7、全国名校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
8、2024年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试卷历史
9、全国名校联考2024
10、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-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
历史试题)
(三)1.(答案】D【解析】二里头遗址中,祭祀地、宫殿等位于中路,中路还有较多的龙纹出土物,说明当时已出现阶级分化与等级划分,这些是早期国家的特征,D项正确;绿松石龙形器、龙纹铜牌饰及龙纹陶片不符合“礼乐制度”的内涵与特征,概念有误,A项错误;《山海经》属于古代神话传说,“实证”说法过于绝对,B项错误;“夏得木德,青龙止于郊”只能说明早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,“天人感应”概念有误,C项错误。2.【答案】B【解析】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朝廷考试(面试对策)选才的特点,故B项正确;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关信息,排除A项;“简策”仍然用的是竹简或木简,排除C项;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一系列主张后,才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,排除D项。3.【答案】D【解析】材料反映了唐德宗时期,部分地区出现自然灾害,政府拨出物资救济的史实,反映出政府在社会救济中的作用,故D项正确;政府救济的重点材料未提及,排除A项;B项并非材料主旨,排除;材料不能反映唐朝的税率与征税情况,排除C项。4.【答案】C【解析】辽、夏、金的统治者均尊儒崇儒,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文化的吸收融合,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,C项正确;辽、夏、金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一定程度上吸收汉文化,但仍保留着强烈的本民族文化传统,没有推行积极汉化政策,A项错误;材料体现了辽、夏、金以儒学巩固统治,但无法说明是在谋求政权合法性,B项错误;辽、夏、金属于并立政权,不是“共生”关系,D项错误。5.【答案】A【解析】依据题干史料可知,明代皇帝出于统治需要增强了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影响,体现了明代君主专制权威的不断强化,故选A项;内阁大学士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,并非实际宰相,排除B项;决策权控制在皇帝手中,并未发生转移,排除C项;中央集权体制主要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,与题干无关,排除D项。6.【答案】B【解析】梁启超认为一个民族的优劣,人口质量的高低,与婚姻迟早有密切联系,主张实行晚婚,积极提高人口质量,在当时梁启超这一人口观主要是着眼于国家的救亡图存,故B项正确;向西方学习并不意味是明显的西化,排除A项;C项并非材料主旨,排除;生育观念改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,D项错误。7.【答案】C【解析】陈嘉庚公司的贺年广告中提及“兴实业”“益民生”“利权”“重国货”“百厂兴”,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理念,蕴含着近代民族意识,故选C项;19世纪末20世纪初,实业救国思潮兴起,与题干时间不符,排除A项;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,无法独立发展,排除B项;民国时期,中国国内工业品市场主要由外国资本主导,并非华侨,排除D项。8.【答案】A【解析】人民群众对解放军后勤补给的及时支援推动了淮海战役的胜利,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人民战争的胜利,A项正确;鲁中南区、豫皖苏区、豫西区等本属于解放区,是革命统一战线的一部分,无法体现“不断壮大”,B项错误;“决定战略决战走向”说法过于绝对,C项错误;材料主旨不在于“自力更生发展生产”,而在于军民团结取得战争胜利,D项错误。模拟小卷·历史第6页(共46页)
本文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