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通义大联考2023-2024学年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生物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4届全国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
21.(11分)(1)降低淀粉水解所需的活化能(2分)丙(1分)不移动(1分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,酶己失活,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(2分)(2)小于(1分)两组淀粉剩余量接近,但pH为3的条件下,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(2分)1h后,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(2分)解析:(1)酶的催化机理: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:曲线乙和丙从产物量来看,此时的淀粉酶活性均已丧失。曲线丙产物量达到最大值耗时更短,说明温度更高,失活的速度更快:在后适当降低乙试管的温度,N点不会移动,因为此时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,酶己失活,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。(2)pH为3时,既有盐酸的催化,也有淀粉酶的催化,pH为9时,只有淀粉酶的催化,两者淀粉剩余量相同,因此H为9时,酶活性更高:pH等于7时,比处于酸性环境下淀粉剩余量更少,因此可说明淀粉酶催化作用更显著。22.(13分)(1)DNA的复制和着丝粒的分离(2分)(2)乙丙(2分)甲(1分)(3)BC(2分)丙(1分)(4)是(1分)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,姐妹染色单体分开,分别移向细胞两极(2分)(5)分裂(1分)间(1分)解析:(1)图I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,当每条染色体上DNA由1变2(即AB段),发生了DNA的复制:当该值由2变1(即CD段),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。(2)图1中BC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尚未减半,故对应图2中的乙丙细胞。DE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己经减半,说明着丝粒己经分裂,故对应图2中的甲细胞。(3)图3中C时刻是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,此时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,即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,故c对应图1中的BC段,图2中的丙细胞。(4)中心体的倍增和核DNA数目的加倍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染色体着丝粒的分裂,姐妹染色单体分开,分别移向细胞两极。(5)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只抑制DNA的合成,使细胞停在分裂间期,若细胞处于分裂期则不受影响。23.(11分)(1)丙酮酸(1分)③(1分)(2)1:1(1分)氧化分解有机物不彻底,还有大量的能量存在于乳酸中未释放出来(2分)(3)一二(1分)运输或催化(2分)协助扩散(1分)》(4)DNP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,导致线粒体内的磷酸化不能进行,无ATP产生或产生少(2分)解析:(1)代表的物质为丙酮酸,不能在人体中进行的过程是③,③为植物体或一些微生物无氧呼吸过程。(2)人体无氧呼吸过程既无氧气参与,也无二氧化碳生成,因此只考虑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。有氧呼吸过程,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1:1。①④过程为无氧呼吸,对葡萄糖不能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,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,因此释放能量更少:(3)有氧呼吸第一、第二阶段产生NADH:膜上的蛋白质如ATP合成酶,起催化作用,同时也起到了运输物质的作用:由图可知,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H浓度高于线粒体基质,且H的转运需要ATP合成酶的参与,因此H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。11月调研测试卷(生物学)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
本文标签: